2019年5月7日白家庄小学朝外校区,继第一次语文学科优秀科研轨迹分享后,开展了第二次轨迹分享活动“科研轨迹促教师成长”,由何宏翊、刘诗洋、陈思、王柏利四位老师分别从英语,数学,美术,体育四个学科进行经验分享!
首先何宏翊老师借助《Lesson 10 Favorite food》一课为大家讲解如何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。
通过何老师的分享我们了解到“创设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,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”是《英语课程标准》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。在英语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创设生动,形象有趣的情景,发展学生的主体性,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学习英语知识,并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。在连续的教学内容要尽量避免采用同一情景的创设手段。为学生创设更多有趣的,生动幽默的情景,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,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,达到交流的目的。
刘诗洋老师的研究课题是《借助几何直观,将数量关系可视化》。刘老师通过摆一摆、画图、做手势,帮助学生发现条件和条件、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,理解数量关系,掌握解题思路,会根据问题选择需要的信息,根据信息提出问题。
陈思老师分享的内容是《小组合作在美术课堂的有效应用》。陈老师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,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进入设计讨论小组,在设计造型功能色彩等问题讨论时,以轮流作答的形式,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发言的机会,提问或追问,让学生通过交流碰撞出灵感火花。 在课上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 ,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权,有兴趣点才有创作的动力。 并且结合学校的“尊重”理念。 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标准,课堂活动进行全然尊重学生的兴趣、不同起点层次和智能优势,尽力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在自身基础上都得到提高,收获到知识,也收获兴趣和快乐。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,在设计过程中,除了小组可以自由选择,在设计过程中,还能自主选择创材料和创作形式。例如在讨论设计造型功能中,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呈现所设计的主题内容,如剪贴画、手抄报、思维导图等,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创作工具和形式。在课堂中,敢于把交流评价的时间留给学生,这些自主选择权利,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。
王柏利老师为大家分享了《运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实效性》,通过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学会《前滚翻》动作。王老师认为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看问题,需要我们用儿童的语言去和孩子们交流,需要我们用爱心与耐心养成孩子的锻炼身体的习惯,让孩子进步。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差异,引导孩子健康发展。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,既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,又能在游戏中学到运动技能。在多年的低年级体育教学中,发现提倡小学低年级体育情景化、游戏化教学,对学生掌握新知识,新技能很有效。
通过这一次的轨迹分享学习活动,老师们受益匪浅,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,更能让学生受益。老师们能够以学生为主体,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学习,健康成长付出。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,朝外校区的科研轨迹水平会不断提升,促进师生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