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冬天脚步的到来,北京也进入了“速冻模式”,气温直接降到了零下。虽然窗外天气寒冷,但二(3)教室里却热情似火,因为孩子们正在学习探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题——动物冬眠的秘密。寒冬时节,大自然中的万物开始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,那么面低温和极端天气,人类和动物们将要怎样渡过?我们请到了自然博物学讲师大鹏老师为孩子们进行科普。通过老师的提问、引导,同学们也在积极思考:戴上帽子手套……藏到地下……找个山洞躲进去……像大雁一样飞往南方……坐火箭去其他星球,孩子们奇思妙想脑洞大开,你一言我一语的想办法。冬眠,也叫冬蛰,是一种帮助小动物们在寒冷、食物匮乏的冬天,通过节省能量而存活下来的行为。刺猬、乌龟、蛇、青蛙、鳄鱼等一些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惯。老师以熊为例,讲了为什么动物要冬眠,以及动物在冬眠前的准备、冬眠时长、冬眠地点等相关知识,也探讨了是不是所有的熊都要冬眠?北极熊也要冬眠吗?冬眠期间还会生熊宝宝?看得出来,同学们对于动物这种“闭关修炼”的过冬模式很感兴趣。而更让同学们兴奋不已的是,老师带来了几种熊的头骨模型,通过和人类头骨的对比,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人类在动物面前的渺小,于是又引发了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:万一真的遇到熊,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。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能力真是值得表扬。而步入冬季,在我们城市里,流浪动物的生存变得愈发艰难。风雪、低温、饮食短缺无时无刻不威胁着它们的生命,每年大约有60%的流浪猫活不过寒冬。所以在班会最后的环节,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帮助身边的流浪动物过冬。用纸盒和旧衣服搭建一个简易温暖的窝,在流浪猫狗出没的地方放一些粮食或饮用水,开车之前巡视一圈有没有流浪猫在车下取暖。孩子们逐渐明白,或许因为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善举,就能帮助这些流浪动物熬过每个寒冬,更呼吁大家爱是责任,养宠不遗弃。在班主任郭老师和副班主任赵老师以及大鹏老师的带领下,通过这次科普活动,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关于动物冬眠的知识,还知道了如何帮助流浪动物过冬,用我们的点滴行动和我们的动物朋友一起,渡过一个暖心的冬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