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德育中心

《学习的意义》---本部南校 史晶晶

发布来源:史晶晶 发布时间:2020-11-05

大家好!今天我分享的汉字故事是《学习的意义》。

首先,我来给大家说一说“学”字形演变过程,以及不同字型所代表的含义。甲骨文的“学”字表示古人用双手构木为屋,或修葺房屋的情形。构筑或修理房屋在先民眼里是十分复杂的技术,一定要向别人学习才能获得。因此甲骨文的“学”字,有学习的意思。不过甲骨文的学字还有教的意思。事实上向别人学习房屋的建造或修理技术,自然也包括着掌握这种技术的人向学习者传授技术的过程,即“教”。如甲骨文中“王学众”的意思是:王教众人。所以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的“学”与“教”同为一字那就是“学”字。“学”字的金文与小篆形体相同。前一形体为后一形体省减而成。总的来看,甲骨文以后的“学”字的古文字多,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“子”字,“子”指小孩,即需要学习者。对此,有的学者认为,“学”字上半部分的两边表示双手,上半部分的中间表示渔网,中间的秃宝盖表示“大人的双腿”,下边是“子”。其意思是:像一个小孩子在大人膝下学习编织渔网的技术。因为编织渔网是一种复杂的技术,不学是不能掌握这种技术的。在古代,教孩子们学习计算时,开始是用短竹签来计数的,“学”字上半部分的中间就表示这些竹签的象形字,两边表示两只手。由此看来,“学”的最初意思是:孩子们学习搬弄短的竹签。显然,这是启蒙前的一种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。对于“学”的金文,有的学者作出了这样的解释,他们认为学有教和学两重意思。“学”字中间的秃宝盖本义是“蒙覆”,意思是孩子尚被蒙覆,也就是说孩子尚处于蒙昧之时,因此需要学习然而他们的学习是不自觉的,必须要鞭打、督促。秦朝以后,人们把“学”字“鞭打、督促”的意思废去,改用现在的学字,取“自觉、自学”之义。《说文解字.教部》中说“学,觉悟也”。所谓“觉悟”,就是了解、学到了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。繁体“学”字,其实也包括“教”与“学”两方面的意思。可以理解为双手持书籍,以教膝下之子或者孩子双手捧书学于大人膝下。可见,古代的教与学原为一字,以后才分化为二字。简化后的学字的构形,充分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先人早就注重对儿童的教育,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。看来,学者们从“学”字的结构出发,作出了不同的理解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,即都认为“学”字有“学习”的意思。

作为白小教师,我们是孩子的人生路上的启蒙者,如果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,在学习中成长,将是我们不断追求的关于学习的真正价值。